日期:2024-07-11 来源:中国文明网 责任编辑:范昕
字号:大中小
见到张黎明,是在天津,一个秋雨的上午。正在给“文明中国”采访报道组讲解的他,接到社区一个大娘的求助电话。大娘家里突然停电,很着急,张黎明要去上门检修,报道组记者决定跟随前往。在“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”签约的11个社区便民爱心卡上,张黎明的手机号码就印在上面,老弱孤残户遇到电力问题,可以随时打给他。被誉为“活地图”的他对每个小区乃至居民楼都轻车熟路。维修结束,回到张黎明创新工作室,“文明中国”采访报道组对张黎明进行了专访,谈起工作、家庭、创新、学习,他言语朴实,但令人钦佩。
今年,是张黎明参加工作的第36个年头。36年来,不分昼夜、无论晴雨,随时出发是他的日常状态,无数个抢修现场留下了他的身影。掉进过冬天结冰的水坑里,吃过从早工作到晚的唯一一顿饭,在有野狗狂吠、空无一人的坟场里等过班车……但,回顾过往,所有走过的路,都在汗水中充满快乐;所有经过的黑暗,都化成了灯火通明时脸上的愉悦。
张黎明向记者介绍“急修BOOK箱”和团队获奖荣誉。钟奕 摄
在工作中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是张黎明的习惯。他带领团队设计自主带电作业机器人,把工人从繁重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;设计拉杆式“急修BOOK箱”,把抢修工具分门别类,固定位置,不仅拿取方便,还轻松省力......去现场,是他创新研发的源头活水,也永远让他激情澎湃。
在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,张黎明是一张响亮的名片,以他名字命名的“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”获得各项荣誉:建国70年“最具影响力的班组”“十佳共产党员服务队”“金牌共产党员服务队”等等。一个个荣誉,是工匠精神的鲜明体现,也是用心用情服务百姓的生动褒奖。在全国上百万个班组里,张黎明的班组为何脱颖而出?经过交谈,我们发现,其中的“秘诀”是:工作要用心、做事讲良心。
张黎明的父亲是管工,张黎明上班第一天,父亲嘱咐他:“电工可是个技术活儿,一定把技术学好了,让同事们信任你,这才是咱工人的本分。”父亲的话,他一直牢牢记在心里。如今,张黎明的儿子也和他成为同行。对儿子,他一直身教胜于言传。
任何年代,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,尤其是那些不仅贡献汗水,还贡献智慧的人。
谈起职业选择,张黎明说,不论干什么工作,只要用心、踏实,都能行行出状元。回忆起自己当巡线工,他闭上眼睛,就能说出所辖线路有多少个高压塔,多少根电线杆,位置在哪儿,有什么特点,同事们都称他为“活地图”。再难的问题,只要张黎明一来,就都不是问题了。
张黎明的爱人是我国最早的一批下岗工人。她摆过摊,也干过保洁,可上班没多久,受风湿病困扰只能放弃。有人介绍她去物业公司当总管,工作轻松收入高,不几日,她选择辞职回家。外人不解,但张黎明清楚爱人的选择。那时,张黎明已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,爱人怕自己成为受照顾的对象,对张黎明影响不好。几十年默默相伴,她安心地做着丈夫的贤内助。多年来,张黎明除了去抢修,忙研发,还要做志愿服务,爱人有过抱怨和委屈,但更多的是理解与支持。
家人最大的愿望,就是希望张黎明别累着。然而对他来说,工作是他快乐的最大源泉。他对记者说,共产党员就是要讲良心。“再累,只要一看到大爷大娘脸上幸福的微笑,就什么都不累了。”
如今的张黎明,拥有诸多荣誉称号:时代楷模、全国道德模范等等。但他依然是那个皮肤黝黑、走路带风、手拿工具、随时出发,把解决百姓需求当作崇高使命的普通工人。
回顾36年的工作生涯,张黎明说,自己最大变化是主动担当更多了。没变的,是永远保持学习的劲头。“别管有再新的东西,我也总想去听听去学习。”
张黎明的名字,似乎与他的职业有着天生的巧合,出生那天停电,恰好赶上黎明,当清晨的阳光洒进产房,父亲说,就叫“黎明”吧。
黎明,伴随着每一天的日出,照亮天地万物,也温暖世间人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