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主题活动 > 专题 > 强国复兴有我 > 网上展示

返回首页

大山深处的一束光

来源:门头沟区教委日期:2024-11-21责任编辑:范昕

  大家好!我叫褚婕,一名在首都西部深山区工作的音乐教师。
  2015年,我从西柏坡支教回来后,始终忘不了孩子们渴望走出大山的眼神。毕业前,我下定决心踏上了京西这片红色热土。还记得那天,我背上行囊,拿着学校地址,坐上了892路公交车。在一眼望不到头的山路,颠簸了2个小时,终于来到了坐落在革命老区的斋堂中学。
  虽然一路上因为晕车吐了几次,但是望着满眼苍翠的群山,心里特别的激动,我告诉自己,要把根扎在这里。学校给了我这个“山外人”最大的信任,入校第一天我就走上了班主任的岗位。我铆足劲儿,每天最早进班,最晚离开。鼓励学生加油学习、陪伴娃们一起做题背书、一遍又一遍不断的说上课认真点,多动动脑。但是我始终觉得走不进孩子心里去,遇到困难和问题,他们宁愿互相倾诉抱怨,也不愿找我这个大姐姐聊聊。这无疑是进山后被泼的第一盆冷水,心里有点委屈,也想过放弃。
  金秋10月的一天,全校师生踏上一月一次红色教育之旅,到马栏村的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沉浸式体验。十公里的路程,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,从柏油马路到崎岖泥泞的山道,深一脚浅一脚,但是没有一个人掉队。我走了一小会儿就开始有点儿喘,这时,突然伸过来一双“小手”,拽着我说“老师,这条路我熟,咱们一起走。”斋堂孩子身上的韧劲让我有些吃惊。到了教育基地,一位位革命先辈为国牺牲的故事更是让我陷入了沉思。我强烈的感觉到,革命先辈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孩子们的身上流淌和延续着。
  回来后久久不能释怀,我打开学生的档案翻看起来,班上的娃都来自周边29个自然村。很多村不通公交,多数孩子都是留守少年,看似不远的家校路对于孩子们来说困难重重。他们大多时间都住在学校,很少有仪式感的生日,此刻我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......
  我来回坐了四小时的公交车,跑了4家店,终于买到了心仪的蛋糕。回去的路上,我紧紧的抱着蛋糕,生怕磕着碰着,就像抱着自己的孩子一样。
  晚自习,我推开门让大家等等别出去,教室里传来低沉的议论:“又来,又留我们!”我赶忙说:“别着急,有惊喜哦!”当我端着点燃蜡烛的蛋糕走进教室时,所有的孩子张大了嘴巴,眼神里充满了惊讶和期待,大家自觉围绕在小寿星的身边,唱起了生日歌。“祝你生日快乐 祝你生日快乐”。灯光再次亮起的一刻,我看到孩子很多眼睛里噙着泪花,我的眼睛也湿润了。
  小寿星跑过来抱着我,哭着说“谢谢老师,这是我过的最难忘的生日”。那一刻真的有点心酸,也有点心痛,我告诉自己“以后每一个孩子的生日都不能错过”从那以后每月一次的集体生日就写进1班课表,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粘着我,跟我说悄悄话,塞糖果。山里也响起来青涩的歌声,我能听出来,那都是我教孩子们的歌谣。
  有一天一个平时很内向的孩子找到我说:“老师,我也想大声歌唱,您可以教教我吗?”我说:“好呀,没问题。”就这样小灶班开始了。“老师我可喜欢唱歌了,但一直唱不好,您说我该怎么练呢?”我笑笑说:“别急,刚刚唱的那首歌,你跟着琴,再试试。怎么样,现在是不是好多了,上高音没有那么费劲儿。”“老师这是为什么呀?”我笑笑说:“你现在正在变声期,我刚把那首歌降了调,所以你唱的就轻松了。”我讲完后,孩子说:“老师这个太神奇了,以后我还能来找您吗?”后来,我还给他加上了钢琴课,让他用耳朵来分辨音高,慢慢的他越唱越好,还参加了好多的歌唱比赛。毕业前他塞给我一张纸条,上面写着:我一定要当老师。”
  这些年,我静静的聆听着孩子们歌声里的变化,从青涩到愉悦再到自信,我听到了他们的心声,也听出了他们要走出大山的勇气。更见证着他们的成长,有的学生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员,有的学生考上北京八中、北京四中等理想学校。更多的学生都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。
  一晃7年,却始终感觉好像自己刚刚来到这里。是啊,虽然来到这里7年,但是坚守10年、20年、30年的老师比比皆是,他们是光,照亮着孩子。我看到那束光从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勇毅眼神里迸发而出,从山区教师勤勉不怠的坚定眼神里倾泻而出,从山里娃渴求真知的澄澈眼神里折射而出。如此耀眼,如此温暖。我要向着这束光,照亮更多的孩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