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主题活动 > 专题 > 强国复兴有我 > 网上展示

返回首页

讲述我的从医之路

来源:门头沟区卫健委日期:2025-04-17责任编辑:刘鑫

  作为一名年轻医生,与老前辈们谈我的从医之路,实在有一种班门弄斧的感觉,我既没有深刻的临床感悟,也没有丰富诊疗的经验。所以在此我从临床工作以外的角度,简单讲讲是为何选择了中医这条道路,谈谈自己对于中医的认识,以及走上工作岗位的所思所想。
  这要从三四岁时讲起,那时我经常生病,一个月去不了几天幼儿园,辗转多家医院也没有查出确切的病因,这令父母十分头痛。机缘巧合下,我去到了北京中医院就诊,也就是在那里解决了我频繁感冒发烧的问题。时至今日我还能回忆起那间诊室,暖黄色的灯光显得十分温馨,每次去就诊,医生爷爷都会亲切的跟我说:来,拉拉手。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小儿指纹望诊的方法。这是我对中医最早的认识,也是最早体会到的人文关怀,让我知道除去冰冷仪器之外,还有一种有温度的诊断方法。
  家里煎煮中药黑色的砂锅,是儿时记忆中不那么美好的东西。煎药产生出的气味令我着迷,由此产生的药汤却令我厌恶。不过,这些棕色的、有特异香气的、味道极苦的药液,却有着神奇的疗效,让许久未愈的身体得以康复。这不禁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,草根树叶熬成水,怎么就成为了药?于是我时常学着医生的样子,给家里人“看病”,那也成为了我最早对医学的“探索”。
  高考结束后,我没有选择当时热门的专业,而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,选择了从小就感兴趣的中医专业。可当真正开始学习的时候,课堂上的中医和想象中的中医有着千差万别:理论体系浩如烟海、方剂中药好像怎么也背不完、各家学说众说纷纭,哪一点也不像是在”看病“。带着疑惑,我一直坚持学习,在过程中认识到了理论知识学习和临床应用的联系,两者必须要结合在一起,理论是临床的前提,临床是理论的实践。大学让我知道了中医的精妙与伟大,也体会到中医学习永远没有结束的一天。
  毕业后来到门头沟工作,考虑到自己的医学水平仍需提高,我没有选择临床岗位。但工作这段时间,我对医学事业有了更深刻的感悟。2022年11月,新冠疫情最紧张的阶段,我和几位同事一同被抽调到转运组,负责阳性人员的转运工作,那是最为难忘的一个月,现在想起,仍然十分感动。每一天,我们战斗在一起,积极配合协调。所有的同志们都向着一个目标努力,就是尽量减少疫情传播。每个人都达到了忘我的状态,那段时光真正教会了我什么是责任,什么是使命,什么是奉献。抗击疫情,我们万众一心,众志成城!
  2023年“7.31”暴雨发生后,各医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组建了应急医疗队伍,支援受灾地区医疗救治工作,当时我也做好了上前线的准备,随时等待任务命令,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专业,出一份力。虽然没有如愿支援一线,但我也参与到了灾后保障工作中。当时,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,保障受灾居民安置环境卫生安全,区卫健委迅速成立灾后卫生防疫组,在109国道抢通的第一时间,各位委领导分头带队,深入山区一线开展实地走访。我所在的组去到了妙峰山镇17个村,灾后一周的路况依然不容乐观,水毁、滑坡、塌方也给出行造成了不少困难和风险,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,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走访了所有村庄,对接了各村领导,了解各村的情况与急需,为区级抢险工作协调部署提供了一手资料。洪水退去后,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,地区居民也积极投身恢复重建。这又让我看到了团结一致的伟力、重建家园的决心!
  现如今我虽然没有在临床一线救治患者,但我依然奋斗在医疗卫生事业的热土上,为京西卫健事业的发展,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夫为医者,仁心也,仁术也。我还会继续学习,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业务水平。如果未来组织有需要,我一定会怀着对医学事业的那份热爱,以大医精诚的初心,再次回到医疗岗位上发光放热。